国产真实迷jian系列视频|国产又粗又大又猛又黄的视频|亚洲人成电影手机在线播放|亚洲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

導航
專注分享
本地生活資訊!
首頁 > 資訊 > 熱點

85后“廣州仔”獲CIFAR全球?qū)W者獎

2023-05-25 23:37:17 分類 : 熱點 來源 : 大洋網(wǎng) 圍觀 : 936 次

85后“廣州仔”獲CIFAR全球?qū)W者獎

5月23日,加拿大高等研究院(CIFAR)公布了2023年度CIFAR全球?qū)W者獎(CIFAR Azrieli Global Scholars)獲獎名單,來自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員林莽,成為地球和行星科學領域的3位獲獎者之一。出生于1985年的他,是一名地地道道的“廣州仔”,也是中國大陸目前第二位獲得該獎項的學者。

據(jù)悉,該獎旨在獎勵自然科學、生物醫(yī)學、人文和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學術(shù)新星,并為獲獎者創(chuàng)造跨學科合作機會、提供領導能力及溝通技巧培訓,從而幫助他們在未來成長為相關(guān)領域的引領者。

習慣“不務正業(yè)”,堅持跨學科研究

廣州日報記者了解到,CIFAR全球?qū)W者獎申請者入選比例約為6%,今年全球共有16名學者入選。他為何能脫穎而出?“在我的十幾年研究生涯里面,我一直對很多研究領域好奇,也一直在摸索全新的領域,可能這是CIFAR選中我的原因。”林莽說。

林莽于2008年和2013年從中山大學環(huán)境科學系分別取得本科和碩士學位。他坦言,本科畢業(yè)前自己沒想過成為一名科學家。但在大四寫畢業(yè)論文期間,在教授的指導下,他開始研究大氣化學,這讓他重拾中學時期對化學的興趣,也讓他體會到科研的樂趣。

林莽笑說,自己從小就“不務正業(yè)”,“在中大讀書和工作的時候喜歡看一些跟自己研究不相關(guān)的東西?!?018年,林莽在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?;瘜W與生物化學系取得博士學位,而跨學科研究是該化學系的傳統(tǒng),在讀博士的四年半期間,自己慢慢養(yǎng)成了跨學科研究的習慣。

85后“廣州仔”獲CIFAR全球?qū)W者獎

2018年,林莽(左)和導師馬克·西門斯在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實驗室

2018年至2019年,林莽在日本東京工業(yè)大學任日本學術(shù)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(博士后)。他在日本的博士后合作導師是東京工業(yè)大學物質(zhì)理工學院和地球生命研究所的教授,“當時的地球生命研究所集結(jié)了全球的化學家、生物學家、地球和行星科學家、計算科學家甚至哲學家,希望解決生命起源的問題,學科跨度極大,我在這里進一步看到了跨學科研究可以如何進行”,林莽說。

回國以后,林莽入職中科院廣州地化所同位素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,現(xiàn)任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?!斑x擇廣州地化所其中一個原因便是這里的研究領域眾多,幾乎覆蓋了地球、海洋、環(huán)境、大氣以及行星科學的所有領域,可以給予我一個不斷學習和進步的科研環(huán)境,這是其他高校單一學院難以做到的。”林莽說。

85后“廣州仔”獲CIFAR全球?qū)W者獎

尋找“同位素DNA”,了解太陽系演進史

“獎項是很大的榮譽,意味著國際學術(shù)界對我已有工作和未來發(fā)展?jié)摿Φ恼J可?!绷置д劦?,“另外這也是一個機會。CIFAR會為獲獎者創(chuàng)造跨學科合作機會,以及提供領導能力及溝通技巧培訓,希望我未來可以在這些方面有所進步。”

獲得CIFAR全球?qū)W者獎后,他將獲得10萬加元的科研經(jīng)費,在未來兩年參與CIFAR的“Earth 4D: Subsurface Science & Exploration”項目。該項目旨在整合地質(zhì)學、化學、行星科學、工程學等學科人才,共同研究地球內(nèi)外圈層的相互作用,以拓寬人類對行星演化的認識和尋找地外生命的可能性。

廣州日報記者了解到,林莽主要從事多硫多氧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,他在國際主流期刊發(fā)表40余篇論文,包括7篇PNAS。在采訪中,他也嘗試“科普”這項研究的內(nèi)容和意義:

自然界里面,幾乎每個元素都有“兄弟姐妹”。以人類生存必需的氧元素為例,大部分氧的原子質(zhì)量都是16,但有很小一個部分的氧原子質(zhì)量是18,這些不同質(zhì)量的氧,化學性質(zhì)是完全一樣的,被稱為同位素,或者簡單稱為“輕氧”或“重氧”。

自然界里面每一種物質(zhì)的“重氧”含量大致相同,但又有極度細微的差異,就像人類的指紋或DNA。人們可以通過DNA尋找犯人或做親子鑒定,同樣,也可以通過自然物質(zhì)中的“同位素DNA”了解它們的過去。

林莽介紹,他的研究主要關(guān)注這些“同位素DNA”是如何產(chǎn)生的,開發(fā)新的技術(shù)識別這些“同位素DNA”,最終通過收集和分析不同的自然樣品,例如太陽系中最古老的石頭和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,了解太陽系、地球和生命在過去四十五億年的演化歷史。

獎項也看重“軟實力”,需懂溝通、會科普、能領導

獲獎之后,有什么計劃?林莽表示,他將積極參與國際交流,與國際同行緊密合作,拓寬自己的研究領域,探索未知的自然世界。同時,通過學習,努力提升溝通表達能力、管理決策能力、科普技巧這些“軟實力”。

實際上,該獎項的申報也是一個鍛煉青年科學家“軟實力”的過程。林莽介紹,獎項評審有兩輪。首先需要自己提交申請材料,并由兩名科學家提交推薦信。申請人必須是剛在大學或科研機構(gòu)取得教職開始獨立研究生涯的科學家,在入職后五年內(nèi)均可申請。在第一輪評審中,評委會根據(jù)申請人的已有研究成果、對CIFAR研究項目的潛在貢獻以及未來的領導潛力作綜合評估,選出候選人進入第二輪評審。

第二輪評審分為三部分。在第一部分,候選人需要自己錄制一個五分鐘的短視頻,在沒有任何特效或幻燈片的幫助下,用通俗的方式介紹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最新研究成果。第二部分是單人面試,候選人需要回答評委一些比較寬泛的問題。

第三部分是與所有候選人一同參與一個小組活動,在一個半小時內(nèi)針對一個或數(shù)個世界性難題策劃一個跨學科科研項目,最終以團隊形式進行項目介紹演講。評委會綜合評估申請人在第二輪評審中展現(xiàn)出來的溝通能力和技巧、對其他領域的好奇心和參與意向、潛在的領導力和影響力,最終決定入選名單。

據(jù)悉,加拿大高等研究院(CIFAR)成立于1982年,是一所獨立的科研機構(gòu),通過開展跨學科合作科研的獨特方式,吸引和資助世界各地的優(yōu)秀科研人員,以激發(fā)他們的創(chuàng)見,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一些全球性問題。自成立以來,超過30個國家的千余名研究人員以項目主任、顧問、全球?qū)W者等身份參與了CIFAR的科研合作項目,其中包括2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。

文、圖/廣州日報·新花城記者:方晴

部分圖由受訪者提供

[ 編輯: 佘湘娥 ]
特別聲明:以上內(nèi)容來自網(wǎng)絡,目的在于分享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。如若本站內(nèi)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(quán)益,可聯(lián)系我們進行處理。